四川革命老区发展研究中心2015年工作总结
作者: 来源: 发表于:2016年01月11日 文章点击数:1221
在过去的一年里,四川革命老区发展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在省教育厅、省社科联和学校党委行政的领导下,切实担负起推动四川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重要职责,致力于推动我省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智库”建设,中心不断加大了基地建设力度, 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建设成效逐步显现。在2015年度的工作中,中心在项目管理、队伍建设、服务地方等各方面,圆满地完成了各项指标任务,取得了一定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成绩
(一)自身建设
中心十分重视队伍建设工作,一方面注重领导干部班子的建设,提高党性修养,增强服务意识。同时也重视研究人员队伍的建设,并形成了健全的管理体制,以保证各项工作能够按照规章制度有序进行。
2015年,中心新增专职研究人员2名,其中1名博士,完成了博士人才的引进工作。进一步加强了课题申报、立项、中期检查以及结题管理;进一步加强了中心配套设施建设;按时完成了2015年度中心资料、结题材料等的归档建档工作,全年结题材料档案已整理归档。中心档案和图书资料建设进一步加强,整理建档100余卷。《四川革命老区发展研究》第二辑已经出版。中心出版印刷了全国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新常态下革命老区发展暨巴文化研究》。正在筹备出版《四川革命老区发展研究》第三辑;中心简报和重要成果专报都按时完成并上报。在管理好现有的报刊、学术期刊基础上,进一步做好县志、市志、人物传记等的收集整理,逐步建立文献资料中心。
(二)课题申报和课题结题
中心始终坚持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在课题指南形成过程中,广泛征求各学术委员、省教育厅领导、省社科联领导、达州市政策研究室、达州市社科联、达州市党史研究办公室、达州市科技局等以及相关专家的意见和建议。2015年课题指南发出后,共收到有关高校、党政机关、研究机构、社会组织的来自18个单位60余项申报书。此次项目负责人学历、职称大幅提高,副高以上职称22人,占37%;博士7人,占12%;硕士42人,占70%;学士及其以下11人,占18%。其中基础性研究12项,占20%;应用性研究48项,占80%。中心采用通讯评审和专题会议相结合的方式,实行网上论证活页评审、匿名盲评的方法,确保课题立项评审的客观、公正、公平。经过学术委员会充分讨论和表决,共评审出33项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课题。2015年通过结题17项,评为“优秀”的项目共4项,评为“良好”的项目共9项,优、良等级高达结题总数的76%。这些成果对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参考借鉴价值。目前我中心人员依照“走内涵发展道路,积极申报高层次的项目”的计划,正在积极准备以“四川红军历史文献搜集整理研究”为主题申报国家级课题,以推动完成高质量的研究成果。
(三)学术交流
2015年成功举办了一次全国性学术研讨会,创新性地完成了原定计划。中心人员还赴成都、南充、巴中、宣汉、万源、渠县等地参加多次学术研讨会和进行考察调研,广泛与其他院校及研究机构进行交流探讨,并建立了良好的交流合作关系。
中心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方式,为有志于从事老区研究的个人和团体提供学术交流平台。积极与省内外老少边穷地区相关部门联系,加强沟通和了解,将省内外在老区研究上有重要建树和贡献的专家学者,以学术报告、学术会议、聘请为中心学术委员等多种形式吸纳进研究中心,请他们指导中心工作,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方向把脉。如邀请了四川大学杨天宏教授、西南大学马强博士、省社科院副院长李明泉教授等专家来中心作专题学术报告。中心主任刘长江一行先后赴达州市民政局、宣汉县、西华师范大学、甘肃陇东学院等省内外政府机构和科研院所进行调查交流。中心刘长江主任等应邀出席达州市川陕革命根据地历史研究会成立大会,达州市大型舞剧研创座谈会、巴蜀历史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第七届全国革命老区高校联席会议等。
11月21日,“新常态下革命老区发展暨巴文化研究”学术交流会在我校召开。来自西南大学、赣南师范大学、沈阳师范大学、遵义师范学院、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四川省委政策研究室、中共四川省委党校、中共重庆市委党校、四川文理学院等国内30多家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党政机关、文化单位的专家学者100余人与会,大会收到论文90篇,从中遴选出80余篇论文结集成《新常态下革命老区发展暨巴文化研究》全国性学术论文集。
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极大地拓展了中心的学术视野,对中心研究工作的进一步深化起到了良好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四)人才培养
中心专兼职人员积极承担地方举办的各种培训工作,积极传播社会科学知识,促进地方人才开发培养。
2015年达州市通川区中小学校级领导干部培训班开班典礼在我校举行。此次培训旨在有效提高达州市通川区中小学校级领导干部组织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提升其教育教学管理能力,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改革。
中心主任刘长江在莲湖校区学术报告厅为经济管理学院、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等近200名学子作了题为“革命老区达州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及对策研究”学术报告。
(五)科学研究
科研方面,我中心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中心成员在2015年发表论文24篇,主持或参与完成科研课题10余项,由孟兆怀、刘长江主编的《四川革命老区发展研究》(第二集)由(四川大学出版社)。成良臣教授的专著《外国文学名著精缩短评》由中国文史出版社2015年4月出版。科研成果取得较大的学术影响: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编辑出版的《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年8月4日第七版刊发专文介绍我校中心主任刘长江教授新作《中国封建司法行政体制运作研究》,给予了高度评价。
获得省级基地项目2项:中心主任刘长江教授主持的课题“川陕苏区未刊历史文献资料调查研究”以及中心兼职副研究员叶怀凡主持的课题“川东革命老区教育精准扶贫研究”获准为2015年四川省社科规划基地项目。市厅级项目16项:《达州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达州市基层文化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川陕苏区红色文化网上展馆应用研究》、《四川革命老区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与提升策略研究》、《川东革命老区乡村居民的媒介使用与经济发展研究》、《革命老区基础文化建设及文化育人研究》、《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研究》等。2015年中心专兼职研究人员近40项研究成果获达州市第十三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其中专职研究人员成良臣专著《教育实践与探索》一等奖,刘长江、孙杰、蒲小梅提交的论文分别获得三等奖。
(六)咨询服务
中心一直将服务地方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更好地服务地方,在“三严三实”教育实践活动中,为切实了解地方发展需要,为达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与人才支持,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中心主动融入地方、加强与地方合作交流。
2015年3月9日、10日,中心主任刘长江教授应邀参加了由市人大常委会组织的巴文化调研,先后赴宣汉和渠县进行了考察。参观考察了宣汉罗家坝遗址与渠县城坝遗址,听取了两地相关部门的汇报,并与当地专家学者就遗址的保护、发掘、研究和开发利用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探讨。
2015年6月4日,中心主任刘长江教授一行先后与达州市社会福利院、达州德仁疗养康复托老院的领导及工作人员进行了座谈。座谈会上,双方就目前达州市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现状及对策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
2015年6月9日,研究中心主任刘长江教授率研究中心工作人员一行4人到达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达州市民政局座谈交流,双方就积极推进校地合作,并就双方合作事宜达成意向性协议。
2015年6月15日,为完成我校承接的达州市专项调研课题《达州市基层文化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与《达州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中心课题组成员刘长江教授、成良臣教授等一行赴宣汉县进行实地调研。
2015年6月18日,中心主任刘长江教授等人应邀出席达州市川陕革命根据地历史研究会成立大会,刘长江当选为副会长,中心副主任孙杰当选为第一届理事、第一届常务理事。
2015年6月19日,中心主任刘长江应邀参加了达州市文体广新局和达州市艺术剧院集团主持召开的“舞剧《巴人传奇》专家座谈会”,刘长江教授对巴賨文化的历史渊源谈了自己的看法,认为“賨”更能反映达州本地特色,并对“賨”及该舞剧应展现的文化元素进行了阐说。12月18日,刘长江一行与渠县党史办、渠县方志办、渠县档案局、渠县社科联等文化事业单位进行了深入交流,并就合作研究、开发整理地方文献资料等方面达成共识。12月19日,刘长江一行又前往西华师范大学区域文化研究中心,与历史文化学院院长蔡东洲教授、区域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金生杨教授进行了广泛的交流。
(七)成果转化
我中心高度重视四川革命老区发展研究成果的转化工作,中心从结题成果中挑选研究质量较好、实践指导价值较大的成果,编辑成《重要成果专报》,报送省社科联、省教育厅、达州市四大班子领导、党委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中心学术委员,至今已报送16期,2015年度报送了7期,其中第5期《革命老区扩权强镇试点建设研究:以达州市为例》是中心2014年立项并于2015年7月结题的重点研究课题,课题组成员在深入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完成的调查报告,课题从扩权强镇改革试点的背景和内涵入题,深入分析了革命老区达州开展扩权强镇试点的现实需要和达州市部分重点小城镇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立足老区实际,借鉴外地经验,为老区经济强镇、人口大镇理顺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设县域副中心、小城市提供了改革的探索性路径,该成果获得达州市副市长签批;第6期《村“两委”在老区扶贫攻坚中的作用及其发挥 ——以达州市胡家镇为例》和第7期《论文化建设背景下川东地区亟待解决的几个社会问题——以达州为例》,分别获得达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王全兴、达州市政法委副书记、达州市综治办副主任方波的签批。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我中心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专职队伍建设力度不足、结构不合理。虽然2015年中心新引进了博士1名,但与其他研究中心相比,专职人员仍然偏少。
(二)中心还需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在老区研究方面走在前列的有关研究基地加强联系和沟通,学习它们 的先进经验。
(三)中心还需进一步加强与川陕苏区所在地如巴中、广元、南充、陕西汉中、重庆城口、绵阳、广安等革命老区的党史研究室、县(市、区)志办之间的联系和沟通。
(四)中心专项经费不足,图书资料偏少。
(五)需进一步凝练研究方向,形成稳定的研究团队,争取在项目申报上取得高质量的成果。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在下一步的工作计划中,我们拟继续发扬工作中的长处,查漏补缺,以争取更好地完成新一年的工作任务。
(一)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
一定争取引进优秀的研究人才,特别是优秀的博士,来壮大中心的专职研究队伍。并且进一步优化凝练中心的团队研究方向,以提高研究水平。
(二)继续加强学术交流
1、在今年成功举办全国性学术研讨会的经验基础上,争取以后每一年或两年举办一次高水平的学术会议,以此来加强学术交流,提升自身学术水平,扩大学校和中心的影响。
2、加大与其他研究中心的交流合作力度。广泛与革命老区的其他县市党史研究机构进行深度交流合作,互相借鉴经验,分享文献材料,以此来拓宽自己的学术资源。
(三)加大基础设施建设
进一步收集、购买具有研究价值的图书文献等研究资料。尤其是要投入一定的经费,搜集购买珍贵的革命文献资料、对革命老区重大现实问题有针对性的开展研究,争取出高质量的研究成果。